山海携手,共育未来。沪滇协作以精准对接为纽带,将东部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与西部的人才潜力、发展需求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以校企合作为核心、以稳定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共育新路径。
自沪滇协作战略实施以来,两地锚定“经济共融、文化共融、人才共育”核心方向,搭建起坚实的协作桥梁。上海市乡镇企业协会主动发挥纽带作用,高效联动上海企业与云南院校,推动校企合作从“浅层对接”向“深度协同”迈进。
在协作框架下,各方主体立足优势、同向发力,构建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格局:
上海永丰公司(协会会长单位)以“人才培育+岗位供给”为核心,主动招聘30名云南优秀人才赴基层实习就业,成功打造“企业带岗、人才扎根”的实效模式。
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创新构建“教育帮扶+技能提升+就业保障”一体化路径:通过成人教育补足知识短板,依托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本领,已助力近200名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同时为怒江州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以“扶智又扶志”的担当,点亮西部学子成长之路。
上市公司翔港科技精准对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多所学校,不仅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开展专业技能指导与职场适应培训,更探索“校校合作+研学实践”新模式,推动两地在教学体系共建、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层次交流。
作为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创新采用“总部+特色学院”模式,将分校建在产业聚集区,秉持“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目前该校在校生达2.3万人,2025届、2026届毕业生分别约7000人、8700人,就业压力较大。学校计划在通过本科合格评估后申报硕士点,并期待与上海企业、院校深化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推进专业精准对接。
而新成立的公办高职院校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以航空工程类专业群为龙头,数字媒体、财经商贸为两翼,构建人工智能赋能的专业体系。该校同样表达了合作意愿,希望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在“人工智能+教育”、成教资源融合、师资与学生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
如今,沪滇协作已结出累累硕果,一个个鲜活案例见证着两地的同心同行:
来自怒江的藏族学生“小余”,经翔港科技培训后从基础岗位快速成长,不仅考取驾照,还熟练掌握电脑操作,完全融入企业工作与文化生活。
翔港科技通过规范管理与系统培养,助力云南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部分学生实习薪资从4000元提升至7000元,实现“个人增收”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同时企业积极践行环保理念,通过污水处理、太阳能发电等措施树立行业标杆。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依托校企合作,本科生年终就业率连续多年超96%,精准契合“应用型培养”定位;更助力怒江州民族中专升格为怒江职业技术学院,为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沪滇协作手牵手,山海情深心连心。这场跨越东西的协作实践,既为云南青年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也为上海企业注入了新鲜活力,更探索出区域协同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持续书写着东西部共赢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