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奚剑鑫——责任与情怀

[日期:2018-06-15] 来源:  作者: [字体: ]



责任与情怀

--记上海海川剑鑫集团董事长奚剑鑫教育扶贫的事迹

 


       作为一个企业家,竭尽全力,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心系西部教育发展;作为一名民进中央第十三届联络委员会委员,履行职责,努力为组织增光添彩。奚剑鑫,现任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华职教社社务委员、贵州省毕节市教育试验区顾问、浦东新区政协委员、浦东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上海市中华职业第二进修学院院长、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董事长、高级经济师。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大力开办民办教育,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的教育事业家。他对社会慈善事业,特别是对贵州毕节地区的教育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积极响应民进中央、民进市委号召,参与支援毕节试验区建设“同心•彩虹行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初识奚剑鑫


      2018年5月27日上午,2018中国民办教育领袖峰会暨改革开放40年民办教育品牌盛典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由颐和教育集团全程冠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咨询部主办,北京汇天下企业管理中心具体承办。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亲切接见了全体嘉宾。北京大学原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党组书记陈佳洱,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德水,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张世平,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卢继传等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峰会开幕式。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资深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为大会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接见奚剑鑫


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接见奚剑鑫


时任全国人大副主任陈至立接见奚剑鑫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接见奚剑鑫


       峰会期间,多家知名民办高等院校、基础教育学校、园以及教育投资集团负责人在峰会各环节,进行了精彩分呈的分享和交流。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教育品牌等三项大奖。董事长奚剑鑫在钓鱼台国宾馆宴会上做了精彩演讲。
初识奚剑鑫,他身材挺拔,明眸皓齿,三分洒脱,七分霸气,王者气势浑然天成。内敛的气质,波澜不惊的笑容,有条不紊的处事方法,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让我敬佩不已。我难以相信,他,是那样一个儒雅的样子,出言发句,不张不慌,似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形于色”的大帅气概。他的举止,他的谈吐,他的长相,和谐又自然,似有大彻天地之象的功力。走近奚剑鑫,就被他身上所散发的气度所感染,他身上那种豪迈的气概、爽朗的性情让人始终有着一种暖暖的、熨贴的愉快感,这分明就是在诉说着一份人们心底的认知。似曾相识的感觉,坚定、自信、宽容的举止,先天下之忧的忧郁,宽恕的襟怀,博大的思想,浑厚的情感,还有那稳重智慧之下的自然流泻,从而显出了一种丰富内涵的大将风度,散发着一种巨大却又经久不衰的人格魅力——深邃、永恒、纯粹,给人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
他谈吐流利,准确而不失幽默;他思维严谨,敏捷而不乏深度;他豪爽,但不失细腻;他谦让,但不失人格;他实际,但不庸俗;他真诚,但不简单。他有着理论家的思想和气质,企业家的精神和务实,社交家的机智与幽默,开拓者的胆量和气魄。他的这些多维品质,顿然让人感到他是一位既普通而又不同凡俗的村主任。
       认识奚剑鑫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奇人,一生充满神奇色彩;都说他是一个好人,心里装着困难群体和百姓;都说他是个强人,困难挡不住,高峰永登攀;都说他是一个能人,硬是凭着聪明的才智和执着的追求,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还说他是一个名人:先后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教育品牌”、“中国优秀非公企业家”、“中国杰出诚信企业家”、“中国民营经济最具影响力人物”等荣誉称号。
 

身在商场  心系教育


       奚剑鑫出身于浦东川沙教育世家书香门第;他是黄浦江的儿子,是追随伟大的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家;奚剑鑫自高祖父奚树谷到女儿奚俊莉,奚家有六代人从事教育事业,在奚氏家族的血脉里,奔涌着的是为教育事业沸腾的热血,传承的是中华文明的高尚美德。奚剑鑫感动中西部的教育情结,我们用笔写不尽,用歌唱不完。
       在改革开放政策感召下,1992年,奚剑鑫辞去浦东新区教育学院的工作,先后创办了几家公司,生意红红火火。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放弃,2003年,奚剑鑫决定将企业多年来的积累用于投资教育,兴建了第一所学校——上海海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中国教育如何均衡化发展,一直是社会广为关注的话题。奚剑鑫为实现“教育公平”,而更多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办学宗旨,使在上海务工人员的子女,人人有书读、人人读好书,“以企带校、以校促企、产教结合、服务社会”为办学方针,并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这一思想理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阶段教育共有7所学校的教育集团,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民办阳光海川学校、上海市中华职业第二进修学院、上海浦东新区惠南中华职业进修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海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海川之星幼儿园、上海浦东新区海川剑鑫幼儿园、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利生幼儿园。各校均面向来沪的农民工招生,旨在使同一片蓝天下成长的孩子,享受到同一片阳光的温暖。集团董事长奚剑鑫,出生于教育世家。自2003年起,他将经营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全部投入到教育事业,正因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的高度评价,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蔡达峰,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等领导曾亲临奚剑鑫所办的培训班现场指导工作。


奚剑鑫在黄炎培铜像前合影


黄炎培题写的抱经堂,现捐赠中华职业教育社历史纪念馆
 

       对于如何提高读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奚剑鑫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水平,就要结合实际,以“实在、实用、实效”为标准,及时调整西部教育培训的思路,最终要把思想传递给学生。“一个人一定要拥有善良、诚信、正直、坚毅、胸怀、敏锐这六大要素”,这是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王佐书在看到奚剑鑫在为东西部教育均衡化发展做出的无私努力与贡献有感而发的一席话。“助学、助技、助业”,这是王佐书赠予奚剑鑫的六字箴言,也是对他扶贫帮困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开办培训要有目标、要有效果,要与时俱进”,即“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企业培训则要体现“手把手、放开手、遇巧手”。职业学校办学要遵循三规律,即“育人规律、符合社会用材规律、可持续发展规律”。
       奚剑鑫极具创新思想的教育理念,引领着他的教育集团正不断发展壮大。海川剑鑫教育集团成功继承了黄炎培先生的教育思想,而奚剑鑫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模式,有思路、有抓手、有成效,更令人振奋,为年轻的教育工作者走向成功,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奚剑鑫用他的实际行动忠实践行黄炎培老先生的教育思想。为减轻进城务工农民的家庭负担,在收费上尽量向公办学校靠拢甚至低于公办学校标准。为此,奚剑鑫每年都要将自己企业所获利润的大部分资金源源不断地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发放教师工资。捐图书,送校服,赠电脑,投影仪,建学校,培训教师,他投入的不仅仅是钱财,更加重要的是投入了赤诚的博爱心!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高度评价他的事业,说:“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教育更是难能可贵”。很多受益者被他感动得落泪,一个有良心的企业家,赚钱不是为自己,试问,在当今社会,又有何人能做到,又有何人不服气?



 

   

奚剑鑫在钓鱼台国宾馆发表讲演
 

       “办企业后小有收获,想到我奚家都是搞教育的,但我怎么搞企业了?”奚剑鑫说,“我的家乡川沙,又是黄炎培老先生践行教育理念之地,所以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愿意把教育这一事业干下去。”因此,在首先办了一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后,他又创办了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开始致力于农民工子弟的义务教育。从海川阳光学校开始,他几年时间里在浦东新区又办了4所幼儿园。
       这些学校以低廉的费用面向农民工子女招生,努力使在上海务工人员的子女“人人有书读、人人读好书”。
    “幼儿园最早时的费用是250元一个月,根本不赚钱,就是用我企业赚的钱在贴补,所以有人说,‘奚剑鑫是二百五’。”虽然被称为“二百五”,但奚剑鑫并不在乎,他只想把奚家世世代代对教育的热情继续下去。
 

走向大山  情系毕节


       一辆黑色的丰田越野车,从天边驶来。夏日强烈的阳光,炙烤着黑色的柏油路,路面上跳荡着海市蜃楼般的迷茫。现代气息浓厚的高速公路,像一把阴森可怖的长刀,把寂寥、广阔、千古不变的大戈壁一切两半。
       远山苍茫,近景荒凉。车子如同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操控着,疾驰的汽车轮胎与路面之间发出一阵阵如同撕裂皮肉般痛苦的沙沙声。沙漠公路两侧,一坨坨芨芨草,一片片圆润或粗粝的戈壁石,一道道起伏的沙岭峰谷,间或有坍塌的长城或者古堡、碉楼的遗迹,被风蚀的鬼城,蜿蜒到天边的长城残迹,构成大漠独特的风景。
       奚剑鑫,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又一次踏上毕节之路。他深陷在前排副驾驶坐椅上。眼前,幻化着历史的风烟。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一支满载着货物的骆驼商队走向远方。驼铃叮叮当当地响着。有的人走在路上,有的人骑在骆驼上。身形疲惫。忽而狂风起处,遮天蔽日,飞沙走石。忽而天高云阔,清水一弯,芨草如星,城郭杨柳,店家熙攘。
       一条在历史的风烟中由繁忙变得隐隐约约,模糊不清的路。
       一条被教育创新精神和信念理想之光不断照亮,不断拓宽的路。
       一条被奋斗的艰辛与创造的快乐不断丰富着、也不断继续着的人生之路。
       奚剑鑫似睡非睡。望着窗外的风景,他长久没有说话,胸中却是波涛翻卷,难以平静,激荡着一个老教育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已过“知天命”的他,一路奔波,一路考察,一路风尘,不辞劳苦。他越过西部乌蒙山、北部的大娄山、西南部的老王山,趟过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4大水系。那山峦重叠,河流纵横,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平坝、峰丛、槽谷、洼地、岩溶湖等交错其间。他到过全市最高处赫章县珠市彝族乡的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到过最低处金沙县与仁怀县、四川省古蔺县交界的赤水河谷鱼塘河边,海拔457米。于滚滚沙暴中,一路上,如同朝拜,如同追寻,也如同凤凰涅槃一般的新生,有许多新的收获。
       奚剑鑫的背影和匆匆的步履,不断叠化着一条条路的影像。一位上海大都市的人,孜孜不倦,心怀祖国的青年。一位校园校舍中敏学笃行,教育战线志存高远的学者。一位风尘仆仆,步履坚定,在西部的大地上为着理想和信念而不愿停下脚步的中年人。就像那束行走在路上的光芒,他用一条条纵横交织在生命轨迹中的旅途,一颗颗丰硕的成果,刻写下人生不断进取的辉煌,时代澎湃向前的印记。
      “助推西部教育,点亮希望之光”这样一个宏阔的主题,这样一个远大的目标,如同一支可以烛照一生的火炬,在奚剑鑫的心中,总是有着不同一般的分量。
       这个话题,让奚剑鑫的眼睛里总是闪着炯炯的光芒。就像一个在文学激情中燃烧着的年轻人那样,教育的激情,让他永远年轻。


       时间回到2009年6月,经人介绍,奚剑鑫结识了毕节市教育局局长余大亮、副局长谢祥贵。两位局长为他的坦诚和多年一直致力于帮扶西部教育发展的善举而感动,他则为两位局长一心谋划山区教育发展的精神所感动。这种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瞬间就把双方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在此后的几次接触和交往中,奚剑鑫愈发感觉到他与毕节这块生机盎然的土地有着割舍不了的情结与缘分,也更坚定了他走进这片土地、融入这片土地的决心和信心。
       2009年9月5日,为响应支援西部“彩虹行动”的号召,奚剑鑫默默地走进了贵州、走进了铜仁和毕节、走进了大山,将一颗爱心凝聚在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的天平上。
       2011年4月,根据中央统战部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委派,奚剑鑫到毕节市教育局(原毕节地区教育局)挂任副局长,协助副局长谢祥贵分管职业教育工作。由此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特殊历程。
 上任伊始,奚剑鑫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当好一名“学习好、实践好、服务好”的挂职干部,以做好一名“信息员、联络员、服务员”为己任,兢兢业业、勤奋工作。
        从2011年5月至6月短短两个月时间,奚剑鑫深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中职学校和全市9个县(区)部分职业高中,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走访、与学生及家长交流互动等形式,全面了解毕节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
通过调研,奚剑鑫撰写了12000多字的调研报告,提出了他对发展毕节市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了他助推毕节市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及措施和方向。
       每一次调研,奚剑鑫都要驱车数小时,途经百余里崎岖的山路。但他看到的,却是生活在这片拥有2685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汉、彝、苗、回、白、仡佬等各民族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和勇敢,是每天都要翻山越岭走数里山路上学的学生。他说:“看到西部的落后和孩子们的眼神,更加坚定了我对西部地区教育进行智力支持和帮扶的决心。”一次,他看到几个孩子正在路边生火,便好奇地上前询问,当他知道这些孩子上学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每天在路边生火烤土豆算是吃早饭,还要用树叶将烤熟的土豆包起,带到学校作为午餐时,心酸地掉下了眼泪。他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调研,走了毕节的7个县、2个区。“看了后发现,当地的老百姓是真苦。五六十平方米的教室,坐128个小学生,一张桌子坐3个或4个孩子。”
       不止学校,当地一些百姓的生活也让他深受触动,“有一家人家有9个孩子。苦到什么程度?牛吃得比孩子还好。为什么?因为春耕的时候要用牛。很多孩子上学时就在路边烧点土豆当早饭,再留一些用叶子包好带到学校当午饭。”
       调研结束后,他饱含深情地说:我一定要尽我的微薄之力,促进东西部教育互动和对接,让东部地区先进的教育观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西部山区生根开花。他说到做到。几年来在毕节援建希望学校、捐资助学成效显著。下面是心血的记录:
       2012年8月,组织上海市、浦东新区有关企业家赴毕节市调研,并出资500万元,援建金坡澄海希望小学。
       2012年9月,开展“牵手毕节共商教育促发展”活动,赴大方县及百里杜鹃地区实地考察调研,共商学校结对托管、师资培训等事宜,并为毕节同心农工中等职业学校捐赠60台电脑。
       2013年6月,为促进贵州教育发展,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向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200万元人民币。
       2013年7月,赴毕节金沙县开展帮扶活动,向金沙县特殊学校捐赠投影仪一套,笔记本电脑一台,校服65套,并资助10名贫困学生。
       2014年3月,赴金沙县特殊学校开展献爱心、捐资助学活动,捐赠校服60套。
       2015年11月,开展情系毕节、结对互助、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捐赠冬装337套,手套100付等。
       2016年2月,贵州中华职教社、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举行“精准扶贫”捐助仪式,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向大方县、金沙县等贫困山区36名孤儿捐赠3.6万元慰问金。
       2017年4月,考察毕节市金沙县,向金沙县特殊学校捐赠校服150套。
       自2012年以来,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金额资助毕节贫困地区50名学生在沪就读电中——开放大学直通车,金额为600万元。
        他开展师资培训,智力支持。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开展对毕节市七星关区、金沙县、织金县、百里杜鹃、大方县、纳雍县、黔西县、威宁县、赫章县等地区的中、小、幼学校校长、骨干教师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6期,共培训人次769名。其中,毕节市一中、一小等34所学校,101人;七星关区二中、三中等7所学校,18人;金沙县一中、二中等40所学校,257人;织金县一中、一小等31所学校,74人;百里杜鹃金坡金中小学、中学等46所学校,69人;大方县二中、一小等17所学校,43人;纳雍县一中、二中等26所学校,48人;赫章县一中、一小等23所学校,60人;威宁县民族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等29所学校,51人;黔西县一中、一小等19所学校,48人。
       这一连串看似普通甚至有些枯燥的数字,真实地定格了奚剑鑫兴办教育的成就。这组数字的背后,是奚剑鑫胸怀大局的激情燃烧的无私奉献,也是可以载入毕节社会与经济发展史册的宏伟篇章。


       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到毕节报道的日子:4月12日。只身一人赶赴毕节的他,住在当地的招待所,早上自己起来煮面吃,可另外几顿饭,对他来说都变成了考验。“我以前不吃辣,不抽烟,不喝酒,刚到那里第一个月,真是‘走投无路’,只能吃一个菜——西红柿炒蛋,因为只有这个是不辣的,其他都是辣的。”
       但到后来,“什么都行了,辣也吃了,酒也喝了,烟也抽了。”奚剑鑫说,到毕节任教育局副局长,当地人希望他为他们带来改变,但自己首先要被他们改变,因为“要融入当地”。
       奚剑鑫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贵州、北京等地区繁忙地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包括交通、住宿等在内的一切花费全部自理,仅差旅费一项,2004年以来,特别是最近4年,累计已达到30多万元。由于他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提升西部教育的工作上,减少了对原办企业的管理精力,因而企业受到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200万元的利润收益。但他依然无怨无悔,在他看来,能够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能够让更多失学、贫困的孩子上得起学就是最大的幸福。多年来,奚剑鑫始终坚守一个信念:真诚奉献,不计名利。
       因长时间的劳顿奔波,那年10月,他不幸生了一场病:脑梗。“当时一半身体不能动了,嘴歪,手脚麻,说不出话。”奚剑鑫说。可回到上海治疗一个月后,他又立刻去了贵州。时任毕节市教育局局长的余大亮对他说:“你的精神和对山区教育的爱,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谢祥贵副局长在发给他的短信中写道:“你对毕节教育的真情与奉献,让我由衷的敬佩!”
       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在辽宁省召开。毕节市教育局副局长谢祥贵在会上介绍了奚剑鑫情系教育的事迹,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黄跃金起立为奚剑鑫点赞,全体与会代表起立为他鼓掌,奚剑鑫成了当之无愧的教育名星。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所谓慈善,就是怀有仁爱之心,广行济困之举,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是社会责任,更是社会道德。孔子说的“仁者爱人”、孟子说的“恻隐之心,人之端也”、墨子说的“兼爱”,道家说的“积德”,佛教说的“慈悲”等等。汉语中“慈善”这个词就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与慈善有关的内容与思想,在传统儒家典籍中可以说比比皆是,根深蒂固。所有这些言论与行动,均表明儒家文化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源泉。至于人人耳熟能详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患寡而患不均”、“有教无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都包含并透露出与慈善有关的思想。而儒家文化又是主宰中国数千年的主流文化,有着极强的渗透力。几乎每个中国人的思想都或多或少留有儒家文化的印记。在这个令人敬佩的群体里,奚剑鑫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年纪轻轻就闯荡各地,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而成就事业,同时又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以自己的善举为中华慈善文化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感恩,是奚剑鑫用得最多的字眼。对此他有着自己的说法:“常怀感恩之情,我们就会时刻有报恩之心,报祖国之恩、学校之恩,组织之恩、父母之恩、老师之恩、同志之恩、朋友之恩;感谢共产党,感谢各级政协,感谢民促会,感谢中华职教社、感谢工商联……”常怀感恩之心,就会将给予视为最大的快乐;就会内生一种定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保持那种难得的“律己”。
       对于自己的成就,奚剑鑫一直归功于上天的眷顾,也因此一直心怀感恩,“作为教育世家的孩子,能取得如此成就,我理应回馈教育,不管多少,我总是抱着这种心态。”一颗善良的心作为他的善举的根源,就如一汪清澈见底的水之源头,沿着人生的高峰倾泻而下,滋润了沿途的生命,成就了一路风景……
       创办企业,振兴一方经济,已是莫大的功德。白手起家到事业辉煌,这样的创业历程对于世人而言,又无疑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不谈及他所做的善事之前,他对于社会的贡献已是不容抹煞。可在他的善事,如一匹华丽秀美的锦缎在世人面前缓缓地铺陈开来时,之前的一切又都会黯然失色。如果说,前文提及的成就还涉及到个人追求财富的目的,那么慈善的投入则是纯粹不索回报的事业。奚剑鑫偏就执着于这不赚钱的事业,且乐此不疲,每每都是大手笔。这让我想起他说起的一段话:“不一定要赚很多钱,才能为社会捐资,当自己拥有一定的条件,就想尽一点职责,这是社会的培养让我养成的习惯。”语言质朴,但却折射出一颗良善之心的光辉,也道出了慈善的含义:真正的慈善并非金钱的慈善,而是心的慈善。
       其实,奚剑鑫一直在尽力做着这样的事情,准确地说,最近10多年来,他从来都没有停下过慈善事业。
       早在10年前,奚剑鑫就曾获上海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先进个人,10年后的今天,他依然在这一工程中积极行动,温暖更多的孩子。
       奚剑鑫关注弱势群体,面向西部来沪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招生,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园难”问题。他送爱心,兴建希望小学;送文化,开展教师培训;送希望,培训下岗工人,帮助他们再就业;送慈善,领养辍学孤儿;捐资助学,帮扶贫困学生。



      17岁的何玉梅来自贵阳惠水县,虽然初中时成绩很好,考上了高中,可因家里贫穷,无奈放弃了学业。在同心温暖工程中,她有幸被选中到上海来学习,现在是贵州青年学生金融班的一名学生。能够学习还无需任何费用,这让她对奚剑鑫充满感激。
     “奚伯伯对我们就像父亲一样,本来我可能就只能去打工,现在是他给了我机会,让我看到了更多希望。”何玉梅说。
       贵州毕节金沙贫困学生陈刚琴受恩后写了一篇散文,摘录如下:
       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开启明灯,照亮别人
       --- 一个贵州毕节金沙贫困学生陈刚琴受恩的心声

       2012年9月,在这个特殊有意义而我人生重大转折点的一天,我来到了一线城市魔都——上海,来到了这个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地方(我的第二个家)——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
       这是第一次见到改变我命运的奚剑鑫叔叔,记得那天是早上9点左右,上海的天气非常晴朗,奚叔叔因为我和我父亲给的到站时间信息错误,早上5点就来到火车站出口独自等待,几个小时后我和奚叔叔见面了,我和我父亲很羞涩地向奚叔叔问了声好!
       在来上海之前,我是一个高中读到二年级就辍学到杭州打工的普通人,家里有爸妈和兄妹三人,因为家庭与自己的缘故,不得不做出辍学的举动;在懵懂无知缺乏社会经验的年纪独自一人来到杭州,做过小餐馆服务员、卖童装、做酒水推销等。在那些日子里,我很多次泪流满面想回到校园重新开始,于是鼓起勇气给父亲打了一个想回家读书的电话,我其实知道我的这个决定会给我那个困难的家庭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可能会给父亲带来什么,父亲会到处求人,会不停地筹钱,但是父亲还是一口答应我的决定,于是我带着希望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这次回程使我对生活失去希望。因为不管父亲尽多大的努力,但能力和现状摆在那里,所以我又带着不甘心回到了杭州做起了服务员,但是我的不甘心让我有了动力,我努力存钱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是有回报的,这一次我自己联系了遵义的一所音乐培训学校,于是,我又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哪怕不能有结果,但是我还是想试一试,梦想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就是这一次的回程改变了我的命运。在父亲亲戚努力下,我得到了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资助贫困学生实现梦想完成学业的机会,在父亲的申请下,经过核实,上海海川剑鑫教育集团奚叔叔根据我的特殊困难情况破例给我机会,于是我成为了年纪最大的一位贫困学生。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生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幸运的是得到了奚叔叔的帮助,如果没有此次机会,我可能和村里那些女孩子一样,早早的结婚,年纪小小的就要为人母、为人妻,承担不该在那个年纪就承担的家庭负担,或者还在做服务员等辛苦的工作,而不是现在我作为一个人人尊重的教师。
      我希望和我一样受过奚叔叔帮助的很多人,希望大家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这个充满爱的社会,感恩充满慈善之心的奚叔叔,努力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将来回报社会,以后不管在哪行哪业,永远记住自己一路走来帮助自己的奚叔叔。
       来到上海六年了,回想过去的日子,是奚叔叔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开启了一盏照明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我遵循不变的准则,羊有跪乳之恩,对于一个受过恩惠的受惠者来说,我最好的报答方式也许有限,但我要尽力去把该做的每一件事做得完美。我感到不是每个人都像奚叔叔一样伟大,用自己的善心去帮助别人。这些年,我明白一个道理,我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对自己身边的每件小事都做到 不愧对自己的心灵,不愧对父母,不愧对奚叔叔对自己的帮助。
       奚叔叔的慈善之举是爱在播种,将温暖种植在我们每一个贫困孩子的心间,经久就会扎根长出美丽的花朵,在奚叔叔的温暖带动下将会培育出更多开得更灿烂得祖国花朵,让这样的慈善之爱成为一种习惯,让这样的温暖吹散笼罩在不能继续求学的贫困学子心间的阴霾。
       时间就像流水般匆匆而过,现在我毕业了,目前就业于奚叔叔在上海创办的专门帮助农民工及外来人员孩子在本地就学的上海市民办海川之星幼儿园。我会用我所的学到的知识在这所幼儿园教给每个幼儿,即使将来离开上海,有了其他发展,我想这几年的时光和奚叔叔的帮助是我一辈子的深刻记忆。
       奚剑鑫十多年来,捐款300万元,救助贫困生和25个孤儿。
       这些孤儿和学生都是不幸又幸运的。当生活的不幸袭来时,无助的眼泪吞噬了他们美好的童年,在痛苦和泪水的浸泡中一路走来。他们有着和同龄孩子一样的名字--祖国的花朵。
       可是不同的人生境遇让他们像一棵小草,在寒风中摇摆。他们渴望春天的到来,他们渴望有温暖坚实的肩膀来依靠。而奚剑鑫的及时救助,则是给了他们一片明媚而温暖的阳光。他不是那些无助孩子的父亲,可是他却用父辈的慈爱,滋润和抚慰着他们孤寂的内心,并将党和政府的对他们的关爱,化作了整个春天,让他们在温暖而惬意的春天里茁壮成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登高眺远,览天地之奇伟;临巅凌云,观沧桑之幻化。奚剑鑫没有为昨日的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他们深知,只有敏察时事,知会外物,方能仰视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前方征途漫漫,他将继续披荆斩棘,以坚强的意志和饱满的精神,为“助推西部教育,点亮希望之光”的理想而一如既往地奋斗着……
       2016年10月底,上海民进会员奚剑鑫跟随民进中央考察组一行,在湖南怀化呆了4天。他和同行者参观了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了解当地职业教育的情况。回来后,他就在心底里盘算着,如何把在贵州毕节通过教育精准扶贫的经验用到湖南去,给更多孩子带来不同的人生。
       前段时间的湖南之行,是他教育实践中通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又一个新目标。
       湖南之行早在今年3月底就已经定下了。当时,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到上海来调研,奚剑鑫汇报了他在贵州教育精准扶贫的做法和经验。于是,严隽琪主席请他一起参加10月份到湖南的调研。
     “严主席跟我说,‘帮一个算一个,就是精准扶贫’,希望我能把在贵州的经验用到湖南去。”奚剑鑫说。
       具体做法的第一步,仍是把当地的职校与上海的职校对接。“当地的职校可以由海川教育集团托管,把上海先进的理念带到那边去,然后把老师输送到上海,进行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我的眼前隐隐约约地浮现出一片朦朦月色,月色里铺开着一条长遍荆棘的山路。路上,是一个年过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匆匆跋涉的身影……




       奚剑鑫就像泰山挑夫,肩负千百斤的重担,在近似垂直的天梯上攀登。他每登上一个台阶,都是那么艰辛,但是当他登上顶峰,享受那收获的喜悦、领略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时,他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起来,那苍茫的天宇,壮阔的群山,仿佛又赐予他无穷的勇气和力量:“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伟人的话,不时地在他的胸中激荡着。
       真正的奚剑鑫就是一头浑身披满汗水的壮牛,弓着背,咬着牙,拉着一辆满载重负的老车,在窄窄的泥泞小路上艰难地前行。身上印着鞭痕,眼角挂着泪影,心里没有丝毫的潇洒。
采访他,是作家从业以来最受感动的事儿。几次挥泪,几次欲言又止,泣不成声。于是让我感觉出,人哭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律动,是抑、还是扬?只有让上面的这些文字所记载的故事来一一验证。
       奚剑鑫成功了!踏平坎坷成大道,矢志职教20多年。
       不为人知时,他像普通人那样普通。
    一旦为人所知,他便比普通人多了一段传闻。
       他默默奔波,艰难跋涉,混迹于茫茫人海。他那疲惫的身影,蹒跚的脚步,稀疏的头发,熬红的眼睛,成串的汗水,还有满腹的心思,一日又一日,丝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他默默开拓,无怨无悔,拼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头,拼搏在精准扶贫职教的战场上,那满墙壁红灿灿的锦旗、获奖证书,金黄色的大字潇洒地囊括着开拓者的功绩,它是象征,是抽象;玻璃框里那一个个闪光的金杯看似沉重,却又无法把千言万语的赞誉之词全部铭刻在上。这是丰碑,是干事创业的实干家的手才能捧得起的财富!
       从采访到写作,我寻找着奚剑鑫的足迹,也探寻着他心灵的历程。尽管如寻找雪泥鸿爪,尽管如拣取断线遗珠,但我一直兴味盎然,就像一页页翻读着一部深深吸引我的书。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奚剑鑫—— 一个大写的人
下一篇: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永新作《面向未来的教育》专题讲座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