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转)宏善行

[日期:2019-09-29] 来源:  作者: [字体: ]

黄炎培与奚剑鑫

 

1

 

无论在哪儿,只要提到教育,奚剑鑫准会提及黄炎培。

和奚剑鑫接触之前,对于黄炎培,我知道的极有限。一是民主人士,一是他有个儿子叫黄万里,是个水利专家,一是四五年七月一日,黄炎培、褚辅成、冷遹、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去延安考察,中共三十余位领导人接机。

黄等人要离开延安的前夕,和毛泽东有一场很精彩的谈话。黄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和奚接触后,始知道,黄炎培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一九一七年,黄炎培联合诸多知名人士,成立了中华职教社。一九四一年,创建中国民主同盟,任第一任主席,一九四五年,创建中国民主建国会,任第一任主委。建国后,毛泽东主席有意将民盟、民建、中华职教社均作为参政党,列为民主党派。黄炎培主动找到毛泽东主席,说,中华职教社不列为参政党,更有利于职教社在国际上开展活动。时至今日,黄炎培的职教思想,在中华职教社,仍然不可或缺。

奚剑鑫之所以常常提及黄炎培,一是奚家与黄家是世交,二是奚剑鑫的教育理念受黄炎培影响至深,他的许多行为,都是在践行、有时甚至是发展黄炎培的教育理念。

奚剑鑫高祖名奚树谷,“少习诗书,设坛施教”,创建私塾名“召家楼”(这楼如今尚存)。张之洞欣赏奚树谷矢志育人,手书“毅夫南汇儒童奚树谷”勉励之。是时,黄炎培的父亲,娶的便是奚家女子。只是可惜,不幸病亡。黄的父亲才娶了孟家女子,亦即黄炎培的生母。黄稍长,进的学堂便是“召家楼”。也就是说,奚树谷和黄炎培有师生之谊。

黄炎培一八九九年中秀才,奚剑鑫的曾祖父,亦即奚树谷之子奚念修,一九0二年中秀才。后来,黄炎培任川沙学务公会会长,奚念修任川沙学务公会议员。更有趣的是,黄炎培见奚念修之子,亦即奚剑鑫的祖父奚仁培十分聪明,欲收为义子。奚念修虽然和黄炎培交情颇厚,一想,奚家是大户人家,黄炎培在事业上,虽然风生水起,甚至如日中天,毕竟是小户人家,哪能同意?这事就作罢了。

这事儿并未影响两家友谊。后来,黄炎培赠题“抱经堂”匾额一方给奚家,“抱经”二字,足见黄炎培对奚家家学的钦敬,对奚黄二家友谊的珍视。

这块匾,文物鉴定专家估价三千万,奚剑鑫捐给国家了。他说,国家保护文物的水平,比他奚剑鑫不知道要强出多少倍,何况还能让更多人看到,当然捐给国家最好。

奚家人对教育情有独钟。奚剑鑫的祖父奚仁培精通六国语言,照旧选择了教育这个行当。后来,日军侵华,奚仁培这才投笔从戎,去了陈纳德的飞虎队,任翻译官。其父奚兆新、其母蔡丽萍均为老师,便是叔叔伯伯,也有六人从事教育工作。

从奚剑鑫的高祖奚树谷开始,至奚剑鑫女儿奚俊莉,已有六代从事教育了。

奚剑鑫说,他们家是教育世家。那口气,满有杜甫因祖父杜审言是诗人,说诗是杜家家务事的味儿。

 

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无不意识到,我们这个民族病了,病得不轻。若找不到医治药方,亡国亡种,已不遥远。优秀分子们使出八仙过海的神通,寻找着医治中华的药方,有了各色各样的答案。有再造中华,制度救国的,有教育救国的,有实业救国的,有医学救国的,不一而足。必须看到,彼时,我们这个民族,病不是一种,是通体的病,足以致命的,都不胜枚举。恰恰是优秀者们寻回的各色药方,各治其病,让个奄奄一息的中华,渐渐恢复了元气。

黄炎培无疑是优秀分子之一。

一九0四年,黄炎培浦东办校,因鼓吹反清被逮捕。江苏巡抚就地正法批文到达一小时,由基督教外籍牧师保出,逃亡日本一年后事息归国,继续兴办学校。一九0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和学堂中任教,并参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辛亥革命后,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全力以赴改革地方教育,全面规划建设了省立高、中等学校和县立小学。

一九一三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一九一四月至一九一七年春,黄炎培《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考察了五个月。随中国游美实业团体在美国考察了二十五个城市五十二座学校,尤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期间,撰写《旅美随笔》。其后,又考察了英国、日本、菲律宾等。

黄炎培说: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方书诚不可不读,而病所由来,其现象不一,执古方治今病,执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

黄炎培与许多民族优秀者一样,在欧美现代国家,找到了对症下药的方子。这个方子便是教育救国,核心是平民教育和职业教育。其后,用一生精力,践行自己的理念。于是,一九四六年,在上海创办比乐中学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创办重庆中华职校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校,等等。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系列职业教育理念,作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手脑并用”“做学合”“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可是,官本位生存的土壤太过肥沃,早已枝繁叶茂,无时无刻不在人们眼前和头脑中晃荡。恰恰就是这个官本位,造成了国家、社会、家庭行成了共识,当官,是人世间最体面的职业。我甚至感觉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已演变成“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至于技术,除了比守大门、扫马路稍好,已近末业了。

今年八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党和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一个崭新的局面一定会形成:技术工人的工资,不会比企业某些无所事事的管理人员低,也不会低于全社会平均工资;他们将以他们的技术得到社会足够的尊重。

黄炎培泉下有知,应该能够想到,他的教育思想,定有大放异彩的一天;但,他是否能想到,他的世交奚家,将会有一个该叫他“老爷爷”的人,不但继承他的衣钵,而且将平民教育、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该叫黄炎培“老爷爷”的人,名叫奚剑鑫。

奚剑鑫步入教育事业的那天起,一方面,做着平民教育,另一方面,或隐或显地做着扶贫。为毕节,为铜仁培训教师一千五百之多,看似与扶贫无关,其实,却是最大的扶贫,是在根子上帮助两个市摆脱落后贫穷局面;而将至少两千贫困子弟送进上海的职校,享受学费生活费全免的优质职业教育,则是帮助了至少两千个家庭摆脱贫穷的困扰。他名下的上海浦东新区民办阳光海川学校、上海市中华职业第二进修学院、上海浦东新区惠南中华职业进修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海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海川之星幼儿园、上海浦东新区海川剑鑫幼儿园、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利生幼儿园(原还有一家幼儿园,因非经营原因转手)等七所学校,更是在低调中帮助了至少五六千之众的弱势家庭。

如其三家幼儿园,每逢招生时节,凌晨一两点,园门前便排起了长队。原因极简单,其幼儿园设施过硬,幼师水平不低,收费却低得不可思议。当别人收费一两千时,他的幼儿园只有一两百、三四百。如今,上海同等规模、同等设施的幼儿园,收费少说四五千,多则上万。而奚的幼儿园只有一千二。奚说,他之所以办幼儿园,就是为新上海人解决后顾之忧。他称在沪务工的农民工为新上海人。

我问他,为什么收费这么低?他说,这些新上海人,工资普遍不高,房租收去一大沓,幼儿园再收去一大沓,他们岂不会白辛苦了?这些新上海人,除了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还有别的路走吗;孩子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太残酷了吧;假如全社会的人,都冷血,人世间没有温暖,还有什么意思?我问,收费这么低,会不会亏?他摇摇头,说,不会,人家是暴利,他只要求持平,或者稍有盈利,能维持下去就行

上海市中华职业第二进修学院、上海浦东新区惠南中华职业进修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海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目的则是为了培训下岗工人,让他们能有一技之长,能顺利实现就业或者再就业。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以奚剑鑫为核心的宏善教育。

“宏善”团队的主要成员有:奚剑鑫、陶勇、陈家昌、张月明、曹秀明、詹焕平、王兆玺、尤丽娟、周彪、季菊星、郭建辉、李正义、张慧,等等。

这些成员中,陶勇自从0三年和奚成为朋友后,或目睹或耳闻,或索性就是参与奚的善举,在宏善湖南班成立时,成为了出资者。他与奚之间,出资比例如何,我问过陶。陶说,奚多他少。再问,到底比例多少?陶不吭声了。我也就没有再问。陈家昌教授,正如前文所述,是奚赖上的。张月明政委,则是主动要求加入,依他的话说,“我给孩子们立规矩,做他们的心里疏导员。”其他人士,或是节假日去看望孩子们,或是带着孩子们参观各种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或是为孩子们做其他有益的工作。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我所见过的精准扶贫,莫过于宏善教育。其一二三批贵州学员,第四批湖南学员,以及特殊班的孩子们,无一没有贫困的煎熬,无一不需要外力帮助他们,从贫困的泥沼中拉扯出来。

同时,黄炎培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所谓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等经过奚和宏善团队的实践,在善的基础上,升华为助学、助技、助业。

更应该看到的是,奚剑鑫和宏善团队使学子们在学习的同时,获得了充分的尊严。诸如在负担了全部学费生活费外,另发可谓足够的零花钱。这是奚及团队成员看到了人性中最脆弱的东西。当一个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如果囊中如洗,将是怎样的自卑?他们甚至采取了逐年增加,从第一年的每月二百五十块,至第四、五年的每月一千二百块,以应对孩子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更多自尊的觉醒。

他不希望他的学生受到歧视,同时,他相信宏善教育的质量,相信他的学生均业已成材。因此,他将他的毕业生们安排在自己的企业就业。他的贵州分公司,在购买了五险一金,以及包吃住后,经理五千六,员工四千六。这足以使员工抬头挺胸,因为在贵州,即使是大学本科生,即使是公务员,刚参加工作,要有如此待遇,基本是痴人说梦。

他已向宏善教育湖南班学子们表态,毕业后,愿意留在他旗下企业的,他将一律作出安排。给他们的工资,也将至少保证他们有足够多的尊严。他在给社会做出表率,充分尊重技能型人才,企业才有可能蒸蒸日上。

更为可贵的是,奚仍在探索,“宏善”之路该如何走,才会愈走愈宽,愈走愈将“助学、助技、助业”发扬光大。

0一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受奚邀请,我见证了奚的另一个精准扶贫的举措。

奚和贵州师范大学商定,由奚名下上海海川教育集团资助该校贫困学子三批,每批二十名,共六十名。每名学子每年五千元生活费,四年计两万,总资助额一百二十万。同时,奚将出资在该校建立实训基地,供受助学子在正常学业外,学习金融和服装设计。

是日晚餐时,奚请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硕士、某高校教师,请她及她在英国的同学出任受助学子的金融教师。席间,奚谈到他准备资助的大学生时,说,他将视情况而定,有可能在每名学子每年五千元生活费外,给予更多的资助;将贵州公司业务拓宽,在贵阳设服装厂,以备将来学子毕业后就业。奚说,只要学子愿意在他的企业就业,他将毫不犹豫接受;他相信,他的贵州公司将和这些学子一起茁壮成长。

 

 

结语

 

七月六日,我们到了湘潭。

七日上午,在我家书房,我和奚剑鑫做了一次长谈。

这是第几次长谈?不记得了。

我问奚,所做的助学扶贫,都很顺利吗?

奚一声长叹,说:“遇着好官员,很顺利,若是遇到,唉,哪能?有些事,好难。”

他的目光,有愤怒,有无奈,让人心痛。他举了一个例,这次,他的贵州之行,还有一个目的,找五十个贫困孩子,去上海的公办职业学校学习,也是学费、食宿费全免。可是,有地方的职业学校以及主管部门从中作梗。他们说,这将使他们的生源流失。他们的学校,拿了国家拔款后,照旧收学费,收生活费,住宿费。无论硬件,还是软件,还是教学方法和理念,以及将来的就业渠道,他们能和上海的学校比吗?他们要赚钱,哪还管孩子们?

有很多事,即使再善,如果你不巴结某些关键人物,他们就不许你做。而更大的阻力,还不是来自这些关键人物,而是来自传统。在很多人的眼里,传统的,一定是好的。

我问奚,遇到这些阻碍,怎么办?

奚和我打起了太极,说起了新晃的孝梅节、傩戏、上刀山,说起了上海精神。

七月三日,旧历六月初一,是新晃贡溪镇四路村和碧林村的孝梅节。

六百年前,新晃天井寨,有个叫龙广寒的男子,背井离乡,在外经商。只有六月一日,才会回天井寨。他得为他娘摆寿宴。他爹早逝。万难中,他娘将他和两个姐姐拉扯成人。龙广寒在外再累再忙,也不敢稍忘娘恩。这年,他娘病了,身上长满了疮,两个姐姐四处寻药,为娘治病。可是,娘的病仍一天比一天严重。这年,五月只有二十九天,龙广寒以为有三十天。赶到家时,已是六月初一晚上。其时,他娘已奄奄一息。龙广寒跪在床前大哭,直至晕厥。是夜,梦里,一白胡子老头对他说,要治他娘的病,须找到名唤九里光的草熬水,为他娘洗身。洗过的水,上不能见天,下不能着地。龙广寒将梦告诉了两个姐姐。于是,三子妹找到九里光,熬了水,给娘洗了后,药水三子妹全喝了。玉帝知道这事儿后,派了瘟神和花神来到他们家。瘟神带走了娘的病,花神在一夜之间,下了一场大雪,让他家门前梅花在六月雪中绽放。从此,寨子里的人管他家门前梅花叫孝梅,管六月初一叫孝梅节。

我们十点多点儿,到了四路村村部。颁奖、领导讲话之类的程序,都已结束。村部戏台上,正在表演节目。或唱歌,或跳舞,演员均是四路村和碧林村村民。大约十一点许,“咚咚推”——傩戏开始了,演员均戴着木质面具。故事说了什么?现场太吵,听不清,好像是一头牛引起的官司。不一会儿,两个汉子,舞着狮子,在刀山上走。所谓刀山,是两根以刀为梯的立柱上架根横梁。表演前,有汉子将雄鸡试刀,证明刀锋颇快。两个舞狮汉子光着脚,踩着刀锋,从这根立柱上横梁,再踩着刀锋,从那根立柱下来。

孝梅节的传说,将我们民族的孝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傩戏则让我们看到了在遥远的过去,在巫风和传统戏曲之间的那种原始,但的确已经是艺术的娱乐方式,或者说,傩戏的自身,便是戏曲的早期表现形式,是活生生的戏曲的早期史。而上刀山,让我们在惊奇之余,足以体会到祖先的勇敢,以及生存的艰难。

而上海,自从开埠以来,均在开风气之先。这是一座引领中国前行的城市。它似乎一直是一座桥梁,那头,连接着全世界最优秀的思想、文化、经济等等,这头,连接着内地。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终于摆脱了封建王朝的桎梏,也是通过这座桥梁,我们不断地更新着我们的观念。完全可以这么说,向前,是上海的灵魂。而作为桥梁,则是上海的责任和义务。

的确,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的过去,但,我们若沉溺于过去,不敢走上通往未来的桥梁,那么,落后恐怕就是注定的了。譬如说,曾经风行一时的湘剧、花鼓戏,等等,他们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的确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传媒手段的日益先进,湘剧,花鼓戏,等等,被淘汰已是历史的必然。“等等”中,无疑包括傩戏,包括上刀山,甚至还包括孝梅节。于是,这些曾经的文化,我们只能让其作为“非遗”保护起来,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合展示即可,万万不要做让其发扬光大之类的蠢事。保护,是为了让我们记住我们的来路,不发扬光大,则是为了我们前行的路上,不背负太多的包袱。若定要发扬光大,那不是搭桥,而是筑墙。让我们在墙内,永远可以骄傲地以为,墙内的,才是最好的。大约正因为这堵墙,已导致《三字经》、二十四孝、《弟子规》,等等愚昧的,甚至是反人类、反生命的沉渣泛起。所谓智者搭桥,愚者筑墙。我们一定要看到,大千世界,都在墙外。

我们谈了许多,直谈到饭时。

的确,奚剑鑫和他的团队,是一座桥梁,那头是上海,是未来,这头是贫困地区,是现在,甚至是过去。那头是更大的格局,这头是高山和深涧造成的相对闭塞。

奚剑鑫和他的团队的宏善教育,在用扶志、扶智的办法,助学、助技、助业,精准扶贫。可是,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纵使有非凡本事,能力却仍十分有限,他们搭起的这座桥梁,的确太窄,能从这座桥上走过去的贫困学子太少。假如他们的做法,转变为国家行为,又将是怎样的结果?那么,这座桥梁的宽度,便可以用“广阔”二字了。

全文完

(此为全文之最后部分。原名《如歌行》。) 

牛太大,没力气吹,只得吹花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心怀感恩,载梦起航”湖南班学生在沪学习2周年庆祝活动
    下一篇:加强教育交流互动,剑鑫宏善行东西部十年教育资源共享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